保健食品依照添加原料成分的分解吸收特性,有不同的建議食用時間,分為空腹吃、飯後吃、隨餐吃、睡前吃、隨時吃等。可依照成分屬性在建議時間內食用,讓營養成分發揮效能。
 

保健品食用時間

空腹吃

建議飯前一小時,或飯後兩小時食用

飯後吃

飯後一小時內食用

隨餐吃

隨著餐點一起食用

睡前吃

睡前30分鐘前食用

隨時吃

沒有特定限制的食用時間

 

建議食用時間

保健食品成分

空腹吃

精萃類(包含滴雞精、滴牛精、滴魚精)、膳食纖維、膠原蛋白、非變性二型膠原蛋白、鐵、益生菌、甲殼素、苦瓜胜肽、葡萄糖胺、靈芝萃取物、牛樟芝萃取物、

精萃類、鈣 (包含海藻鈣、胺基酸螯合鈣、檸檬酸鈣)

飯後吃

維生素D、葉黃素、蝦紅素、魚油、藻油、酵素、薑黃素、輔酶Q10、卵磷脂、茄紅素、大蒜精、納豆激酶、紅麴

隨餐吃

鈣 (包含碳酸鈣和磷酸鈣)、大蒜精

睡前吃

膠原蛋白、非變性二型膠原蛋白、益生菌、鎂、蜂王乳

隨時吃

維生素B、維生素C、鋅、馬卡、蔓越莓

常見保健品的建議食用時間總整理

 

以下分別整理不同保健品的建議食用時間、每日建議攝取量與注意事項。

 

「空腹吃」的保健食品

空腹吃的保健食品應避免食物干擾,幫助機能性營養成分吸收及效用。

建議進食前一小時,或進食後兩小時食用,進食包含吃正餐與點心。

 

1. 精萃類 

精萃類保健食品包含滴雞精、滴牛精、滴魚精

 

  • 何時吃 : 空腹吃

  • 每天建議攝取量: 一般建議一天1包,具體請依照各家產品包裝說明

  • 注意事項:食用前可先留意每份量含鈉量蛋白質量,幫助日常飲食控制

  • 建議食用族群 : 

    • 壓力大的上班族

    • 懷孕期、哺乳期媽咪

    • 銀髮長者

    • 成長期學生

  • 不適合吃的族群 : 

    • 兩歲以下幼兒

    • 痛風、高血壓和腎臟病

    • 支鏈有機酸尿症者(如楓糖尿症)

    • 發燒、發炎者

 

2. 膳食纖維 

*根據衛福部FDA食品藥物消費者專區查詢,未煮熟的包心白菜100g約含有1g膳食纖維

  • 注意事項:

    • 若一次性補充高量膳食纖維,會影響鈣、鐵等礦物質的吸收作用,建議分開食用。

    • 初次補充含膳食纖維類的保健食品,建議從少量開始,循序漸進增加食用量,避免腸胃不適。

    • 食用時建議搭配足量水分,更幫助排便順暢。

  • 建議食用族群 : 

    • 三餐外食族

    • 挑食族、飲食不均衡者

    • 愛美族

    • 三高代謝不佳族

 

3.鐵

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果報告統計顯示,44歲以下女性普遍鐵攝取不足,比男性更容易有鐵缺乏的情形,因此女性要特別注意鐵質補充。

  • 何時吃 : 

    • 建議鐵空腹吃吸收較好

    • 如果食用鐵容易反胃,可改成飯後吃

  • 每天建議攝取量:根據衛福部「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八版的每日攝取量

    • 成年男性:10毫克

    • 成年女性:15毫克

    • 孕婦與哺乳期:30毫克

    • 上限攝取量 : 40毫克

  • 一起吃更好 : 建議搭配維生素C一起補充

  • 建議食用族群 :

    • 素食者

    • 一般女性

    • 懷孕與哺乳女性

    • 節食族

    • 銀髮長者

  • 注意事項 : 

1. 食用時,不要同時飲用咖啡或茶

2. 避免與鈣同時食用

3. 如空腹食用鐵會反胃,可改成隨餐或飯後食用,以緩解不適感

4. 補充鐵類保健食品可再留意鐵質種類 ( 主要分為二價鐵與三價鐵 ),減緩副作用

  • 補充說明 : 

    • 二價鐵 : 主要來源動物性,吸收率較好,但高劑量補充容易有副作用。

    • 三價鐵 : 主要來源植物性,副作用較輕微。


 

4.甲殼素

  • 何時吃 : 空腹吃

  • 每天建議攝取量:每日1500~1000毫克

  • 注意事項 : 

    • 初次食用,建議從少量開始,再循序漸進增加到正常食用量

    • 針對體態管理者,食用時建議增加水分補充,幫助順暢排出

  • 建議食用族群 : 

    • 體態管理者

    • 外食族

    • 經常應酬聚餐者

  • 不適合吃的族群 :

    • 產品含有甲殼類及其製品,不適合對其過敏體質者食用

    • 有食用慢性病藥物者,應諮詢醫師

    • 不建議孕婦、哺乳者及嬰幼兒食用

 

5.苦瓜胜肽

  • 何時吃 : 空腹吃

  • 每天建議攝取量因各品牌萃取物含量不同,請依包裝標示建議食用量

  • 注意事項 : 

若已有食用三高藥物,建議與藥物間隔2小時,食用前請先諮詢醫師

  • 建議食用族群 :

     

    • 外食族

    • 愛吃甜點、精緻飲食族

    • 缺少運動族

    • 銀髮長者

  • 不適合吃的族群 :

    • 發育中的青少年

    • 孕婦/哺乳婦,若孕期中期有需求,建議與專業醫生或營養師討論。

    • 蠶豆症

    • 體質虛寒者


 

6.葡萄糖胺

  • 何時吃 : 空腹吃

  • 每天建議攝取量:根據《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資料指出,葡萄糖胺建議劑量是每日 1,500 毫克為上限。

  • 適合食用族群 : 

    • 體力勞動者

    • 行動不適者

    • 銀髮長者

  •  

    不適合吃的族群 : 根據研究指出,葡萄糖胺是一種安全性較高的保健食品,但少部分族群食用後還是可能出現腹瀉、腹痛、過敏反應或噁心等副作用。為了確保健康,如果您屬於以下 7 大族群,建議在補充葡萄糖胺前,先諮詢醫師的專業意見

     

    • 孕婦及哺乳婦女

    • 對海鮮過敏者

    • 患有高血壓者

    • 有糖尿病者

    • 肝、腎功能不全者

    • 正在食用抗凝血劑者

    • 眼壓過高者 

 

7.靈芝萃取物

  • 何時吃 : 空腹吃

  • 每天建議攝取量:用量取決於萃取濃度,以各別商品包裝上建議用量為主

  • 注意事項 :

    • 不可與抗凝血藥物一起食用:靈芝可能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與抗凝血藥物 (如 華法林Warfarin) 一起吃可能會增加出血風險。

    • 不可與糖尿病藥物一起食用:靈芝具有降血糖效果,若同時食用降血糖藥,可能引發低血糖,要避免同時食用。

    • 不可與免疫抑制劑一起食用:靈芝有增強免疫的效果,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療(如器官移植後患者)的人應避免使用靈芝,以免相互作用、干擾。

  • 建議食用族群 : 

    • 壓力大的上班族

    • 體力虛弱者

    • 銀髮長者

  • 不適合吃的族群 :

    • 正在食用抗凝血藥物者

    •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 懷孕或哺乳期女性

    • 肝腎功能不全者

    • 手術前後:靈芝可能干擾某些手術藥物 (如麻醉藥) 的代謝與凝血功能,建議在手術前至少2週停吃靈芝。

       

8.牛樟芝萃取物

  • 何時吃 : 空腹吃

  • 每天建議攝取量:用量取決於萃取濃度,以各別商品包裝上建議用量為主

  • 注意事項 : 

    • 應確保商品介紹應具《90天餵食毒性試驗報告》等相關證明文件

    • 產品外包裝,應明確標示原料使用部位為子實體,或菌絲體及其培養方式

  • 建議食用族群 : 

    • 熬夜夜貓族

    • 經常應酬、加班者

    • 有三高問題者

    • 銀髮長輩

  • 不適合吃的族群 :

    • 生理期、懷孕與哺乳中婦女

    • 手術前後2週時期

    • 腸胃不好者

    • 12歲以下嬰幼兒


 

9.益生菌

  • 何時吃 : 空腹吃或睡前吃

  • 每天建議攝取量:研究指出,每天建議補充10億以上益生菌

  • 一起吃更好 : 

食用益生菌時,可搭配含益生質 (膳食纖維、寡糖) 幫助益生菌駐足生長、共同打造腸胃道環境。

  • 建議食用族群 : 

    • 成長發育中的學童

    • 外食族

    • 大魚大肉族

    • 排便不順暢者

    • 季節性敏感者

    • 銀髮族

  • 注意事項 : 

    • 補充益生菌保健食品,應留意不同產品的益生菌菌種及添加量。

    • 食用時間要與藥物、咖啡、茶、酒精等間隔2個小時以上

    • 不要搭配超過 40 度 C 以上的熱水,容易影響其活性,甚至導致菌數減少、影響效果,故補充益生菌建議食用常溫開水。

 

10. 膠原蛋白

  • 何時吃 : 空腹吃或睡前吃

空腹或睡前皆可食用膠原蛋白,以減少其他食物成分干擾吸收。

  • 每天建議攝取量:

    • 建議每天補充 3,000毫克,因人體吸收力有限,不超過 10g。

  • 一起吃更好 : 有足夠的維生素C可增加膠原蛋白吸收率,幫助膠原蛋白的合成。

  • 注意事項 : 

    • 不要與藥物一起吃

    • 不要與高溫飲品一起吃

    • 補充膠原蛋白時,要留意膠原蛋白型態及分子量

*不同類型膠原蛋白的主要功用 : 

 

第一型膠原蛋白 : 養顏美容

第二型膠原蛋白 : 守護靈活度與活動度

  • 建議食用族群 : 

    • 愛美族 : 建議食用第一型膠原蛋白

    • 銀髮族 : 建議食用第二型膠原蛋白

  • 不適合吃的族群 :

    • 對蛋白過敏者

    • 對海鮮過敏者 (成份來源可能來自於海鮮)

    • 素食者 (成份來源可能來自於動物)

    • 肝腎功能不佳者

    • 孕婦、哺乳婦女,建議諮詢過醫生再服用


 

11.非變性二型膠原蛋白

  • 何時吃 : 空腹或睡前吃

* 特別說明 : 

並非所有的非變性二型膠原蛋白都是「UC-II」,UC-II®其實是由美國知名品牌專利原料的商標品牌名稱,不過因為此品牌原料被廣泛使用,才會被混用。

  • 每天建議攝取量:根據實驗顯示,若補充特定UC-II建議有效劑量為40毫克

  • 建議食用族群 : 

    • 長期健行者

    • 行動不舒適者

    • 銀髮族

    • 時常穿著高跟鞋者

  • 不適合吃的族群 : 

    • 素食者不能使用,成份來源於雞胸軟骨

    • 敏感者:對雞蛋、禽肉、蝦蟹、貝類有敏感反應者需要注意複方成分

    • 孕婦、哺乳者,建議經由醫師評估後再食用

 

「飯後吃」的保健食品

以下保健品因為需要利用食物中的成分,幫助保健品吸收,所以建議飯後一小時內食用

 

12.維生素D

  • 何時吃 : 飯後吃

  • 每天建議攝取量:根據衛福部建議,不同年齡有不同建議攝取量

    • 50歲以下:10微克(400 IU/天)

    • 51歲以上:15微克(600 IU/天)

    • 攝取上限2,000 IU / 天

  • 注意事項 : 

    • 不要與藥物一起食用,避免交互作用

    • 素食者可選用植物來源的維生素D2

    • 維生素D群屬於脂溶性物質,多食無益,依照產品外包裝建議食用量即可

  • 建議食用族群 : 

    • 生長發育的學童

    • 長時間待在室內,很少曬太陽者

    • 孕婦及哺乳中的女性

    • 銀髮長者

 

13.葉黃素

  • 何時吃 : 飯後吃

  • 每天建議攝取量:

    • 每日攝取不超過30毫克

  • 一起吃更好 : 

    • 建議葉黃素和魚油一起食用,幫助吸收及幫助體內葉黃素濃度。

  • 注意事項 : 

    • 葉黃素建議與 β-胡蘿蔔素間隔 2 小時以上食用,避免影響葉黃素的吸收。

  • 建議食用族群 : 

    • 3C低頭族

    • 長時間觀看螢幕的上班族

    • 銀髮族

    • 外食族

       

14.蝦紅素

  • 何時吃 : 飯後吃

  • 每天建議攝取量: 2-4毫克

  • 注意事項 : 

    • 素食者可吃蝦紅素,成分主要來自微藻萃取物。

    • 蝦紅素紅素本身也是一種天然的食用色素,食用蝦紅素後可能會使排便有些許紅色屬正常現象

  • 建議食用族群 : 

    • 3C低頭族

    • 長時間觀看螢幕的上班族

    • 愛美族


 

15.魚油

  • 何時吃 : 飯後吃

  • 每天建議攝取量:

    • 根據衛福部建議,每日可以補充1000mg的DHA + EPA,並以2000mg為上限

  • 一起吃更好 :

    • 魚油建議可與葉黃素、脂溶性維生素等一起食用。

  • 注意事項 : 

    • 魚油有抗凝血特性,凝血功能不全者、孕婦生產前、將要進行手術前、接受任何會影響凝血功能的治療時,都應先暫停食用魚油。

    • 魚油不要與鈣片一起食用

  • 建議食用族群 : 

    • 上班族

    • 學生族

    • 銀髮族

    • 外食族

    • 懷孕及哺乳婦女

  • 不適合吃的族群 :

    • 懷孕後期(孕期7~9個月)孕婦

    • 素食者

    • 海鮮過敏者

    • 食用抗凝血藥物者

    • 食用降血壓藥物者

    • 短期內需進行重大手術者

    • 凝血功能異常者

 

16.藻油

  • 何時吃 : 飯後吃

  • 每天建議攝取量:

    • 成年人每日補充Omega-3脂肪酸上限2000mg。

    •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孕期與哺乳期婦女每日需攝取200毫克(mg) DHA

  • 建議食用族群 : 

    • 素食者

    • 上班族

    • 學生族

    • 銀髮族

    • 外食族

    • 懷孕及哺乳婦女

  • 注意事項 : 

    • 不要與咖啡、茶、牛奶、鈣片一起食用。

    • 對海藻類敏感的族群就不建議食用藻油。

    • 素食者可以食用藻油,但需要留意軟膠囊的製造成分也為植物性來源。


 

17.酵素

  • 何時吃 : 飯後吃

  • 每天建議攝取量:依照每種產品規格,有不同的建議攝取量,請參考產品外包裝說明

  • 注意事項 : 

    • 酵素種類眾多且有其專一性,可依照身體需求選擇適合的消化酵素。

    • 市面上部分酵素液含糖量高,糖尿病人需注意

    • 市面上部分商品可能會添加其他複方,幫助消化及蠕動,若有額外添加傾瀉成分則需留意

  • 建議食用族群 : 

    • 外食族

    • 時常工作應酬、聚餐多者

    • 銀髮族

 

18.薑黃素

  • 何時吃 : 飯後吃

  • 每天建議攝取量:

    •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日建議攝取量以每公斤體重x 1~3毫克來計算

    • 每日攝取量,不得超過200mg

  • 建議一起吃 : 

    • 薑黃素能抑制發炎反應,如果薑黃素與葡萄糖胺一起食用,有加分效果

  • 建議食用族群 : 

    • 壓力大的上班族

    • 經常熬夜的夜貓族

    • 時常應酬、加班族

    • 銀髮族

  • 不適合吃的族群 :

    • 孕婦及哺乳婦

    • 有食用特定藥物的患者

    • 代謝功能不佳者

    • 年紀過小的幼童或兒童

    • 手術前後兩週

 

19.輔酵素Q10

  • 何時吃 : 飯後吃

  • 每天建議攝取量:

  • 注意事項 : 

    • 不可與藥物一起食用

    • Q10輔酶是脂溶性營養素最好在食用魚、肉類、堅果及油脂後食用

  • 建議食用族群 : 

    • 上班族

    • 素食者

    • 年長者

    • 備孕階段的女性

    • 愛美族

  • 不適合吃的族群 :

    • 15歲以下小孩

    • 懷孕的準媽媽

    • 哺乳期的媽媽

    • 正在食用抗凝血藥品(華法林 warfarin)的患者


 

20.卵磷脂

  • 何時吃 : 

    • 一般成人 : 飯後吃 ;

    • 哺乳媽咪 : 建議在哺乳、擠奶前1小時食用卵磷脂。

  • 每天建議攝取量: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建議

    • 孕哺期 : 每日建議攝取1200毫克卵磷脂 

    • 哺乳期 : 每日建議攝取1200~2400毫克卵磷脂

    • 哺乳阻塞的媽咪 : 每日建議攝取3600~4800毫克卵磷脂

    • 建議將每日攝取量分成多次食用 : 

      • 若一天要吃2400毫克的卵磷脂,建議分成2次食用。

      • 建議每次攝取卵磷脂1200毫克,因為身體的吸收量有限,若一次吃太多,無法吸收就會浪費。

  • 建議食用族群 : 

    • 懷孕與哺乳期女性

    • 更年期婦女

    • 外食族

    • 想靈活思緒的學生族

  • 不適合吃的族群:

    • 有在食用藥物或是有特殊狀況者,食用卵磷脂前建議先諮詢醫師。

 

21.茄紅素

  • 何時吃 : 飯後吃

  • 每天建議攝取量:每天 15-45 毫克,建議依照保健食品外包裝標示食用量即可

  • 注意事項 : 

    • 茄紅素屬天然色素,若補充過量可能使膚色變黃,若有此情況建議先暫停使用。

    • 使用抗凝血藥物的族群,若想補充茄紅素,應先諮詢醫師後再食用,並且與藥物間隔至少2小時以上。

  • 建議食用族群 : 

    • 心血管健康問題者

    • 中高年齡男性

 

22.納豆激酶

  • 何時吃 : 飯後吃

  • 每天建議攝取量:因各品牌萃取物含量不同,請依包裝標示建議食用量

  • 建議食用族群 : 

    • 時常應酬飲酒與聚餐多者

    • 缺發運動、代謝不佳者

    • 體態管理者

    • 銀髮年長者

  • 不適合吃的族群 :

    • 手術前及手術後兩週內的人

    • 對大豆過敏者

    • 剛中風的患者

    • 有食用抗凝血藥物者

    • 血液凝集功能異常者
       

23.紅麴

  • 何時吃 : 飯後吃

  • 每天建議攝取量:

    • 根據衛福部訂定的「紅麴健康食品規格標準」建議成人每日攝取量 4.8 毫克以上,但不得超過15毫克

  • 注意事項 : 

    • 避免與以下藥物一起食用,如降血脂藥、降膽固醇、抗凝血藥 ;

    • 避免與柚子類水果一起食用,如葡萄柚、柚子、文旦 ; 

    • 避免與酒精、肝毒性藥物、草藥和補充劑一起食用 ;

    • 肝腎功能不佳族群請勿食用 ;

    • 過量食用可能會引發些微不適,如腹部不適、胃灼熱、脹氣、頭痛或頭暈等症狀。

  • 建議食用族群 : 

    • 外食族

    • 代謝不良族

  • 不適合吃的族群 :

    • 懷孕中、試圖懷孕或哺乳中的婦女,請勿食用

    • 小孩及腎功能不佳族群,請勿食用

    • 對紅麴過敏者,請勿食用

    • 若使用三高代謝藥物者,建議請先諮詢醫生再食用


 

24.大蒜素

  • 何時吃 : 飯後吃,或隨餐食用

  • 每天建議攝取量:依照各產品建議量

  • 注意事項 :  

    • 建議不要與益生菌一起食用,以免影響益生菌生長

    • 服用特殊藥物者,應避免食用

  • 建議食用族群 : 

    • 壓力大的上班族

    • 外食族

    • 體力不佳者

    • 體力虛弱、容易感冒者

    • 銀髮年長者

  • 不適合吃的族群 : 

    • 手術前後

    • 對大蒜過敏者

    • 容易脹氣者


 

25. 鈣 (包含鈣片、鈣粉、鈣膠囊)

  • 何時吃 : 

    • 碳酸鈣和磷酸鈣 : 隨餐吃

    • 海藻鈣、胺基酸螯合鈣、檸檬酸鈣 : 空腹吃

  • 每天建議攝取量:

根據衛福部建議,19 歲以上的成人,每天建議攝取 1000 毫克的鈣。

  • 一起吃更好 :

    • 搭配維生素D,可幫助增加鈣的吸收率

    • 搭配補充適量維生素C,可幫助鈣的利用率

  • 注意事項 : 

    • 一次能吸收的鈣劑量約是 300-500 毫克左右,多食無益。如買到的鈣片含量超過 500 毫克,建議每天的鈣片要分 2~3 次來補充。

    • 不要與魚油一起吃,會影響吸收能。

    • 不要與鐵劑、藥物一起食用,可能會影響鐵劑、藥物的功能。

    • 碳酸鈣會與胃酸產生氣體二氧化碳,如果本來就容易脹氣的人要注意

    • 草酸鈣的發生主要來自於過多的草酸,飲食上建議避免同時食用咖啡、茶、巧克力等草酸高的食物。

  • 建議食用族群 :

    • 純素食族

    • 銀髮族

    • 懷孕期及哺乳期婦女

    • 停經期的婦女

    • 成長期的學童

「睡前吃」的保健食品

 

26.鎂

  • 何時吃 : 睡前吃

  • 每天建議攝取量:根據衛福部建議,19-50歲每日建議量在320~380毫克,每日上限700毫克

  • 建議食用族群 : 

    • 容易焦慮者

    • 睡眠不佳者

    • 排便不順族

    • 日常運動族

  • 注意事項 : 

    • 補充鎂類保健食品,可留意鎂種類及含量沒有過量,減緩腸胃不適。

    • 建議與鈣一起補充,黃金比例的鈣與鎂(約為鈣:鎂=2:1)可提升人體吸收率。

    • 建議不與藥物一起食用(如抗生素、高血壓藥、肌肉鬆弛劑、抗凝血劑、骨質疏鬆藥物)。


 

27.蜂王乳

  • 何時吃 : 睡前吃

  • 每天建議攝取量:

    • 原漿蜂王乳 : 每日建議攝取量為3~5克

    • 蜂王乳營養食品及蜂王乳品 : 每日建議攝取500mg,同時依照保健食品外包裝建議量攝取

  • 注意事項 : 

    • 根據台灣「蜂王乳品質標準」規範,蜂王乳的癸烯酸含量需高於1.6%,購買前應留意蜂王乳癸烯酸含量。

    • 原漿蜂王乳是一種高活性的天然物質,應保存在低溫避光的環境中,開封後建議冷凍或冷藏保存。購買後,應留意建議保存方式。

  • 建議食用族群 : 

    • 愛美族

    • 睡眠不佳者

    • 壓力大,容易焦慮者

  • 不適合吃的族群:

    • 對蜜蜂產品發生過敏反應者,不可食用。

    • 準備手術者,不可食用。

    • 如果有雌激素影響相關疾病如乳癌、卵巢與子宮問題等族群,因蜂王乳的生理活性影響,不建議補充蜂王乳製品。

    • 不建議孕婦、哺乳及青春期前孩童食用。


 

「隨時都可以吃」的保健食品

28. 維生素B

  • 何時吃 : 隨時吃

  • 每天建議攝取量:根據衛福部建議成年女性與男性的每日建議攝取量

種類

成年女性

每日建議攝取量

成年男性

每日建議攝取量

每日

上限攝取量

維生素B1

0.9毫克

1.2毫克

 

維生素B2

1毫克

1.3毫克

 

維生素B3 (菸鹼素)

14毫克NE

16毫克NE

35毫克NE

維生素B5 (泛酸)

5毫克

5毫克

 

維生素B6

1.5毫克

1.5毫克

80毫克

維生素B7 (生物素)

30微克

30微克

 

維生素B9 (葉酸)

一般成人 400微克

女性懷孕期 600微克

 

維生素B12 

2.4微克

2.4微克

 


 

  • 注意事項 : 

    • 維生素B群屬於水溶性物質,攝取過多將會排出體外,依照產品外包裝建議食用量即可,多食無益。

    • 不要與含咖啡因的飲料一起食用,例如咖啡、茶、可樂等,會加速排出效果。

    • 不要與抗生素、藥物一起食用,可能會影響到體內可吸收的濃度。

    • 維生素B9 (葉酸) 保存時容易受到光線和熱的影響,建議放於陰涼乾燥處,並使用不透光包材保存。

  • 建議食用族群 : 

    • 壓力大上班族

    • 外食族

    • 體力工作者

    • 體質虛弱

    • 備孕與懷孕女性

 

29. 維生素C

  • 何時吃 : 隨時吃,但若胃部敏感者,可於飯後食用。

  • 每天建議攝取量:

    根據衛福部建議,

    • 成年人 : 每日攝取100~2,000毫克,上限2,000毫克

    • 4-6歲以下孩童 : 每日攝取50毫克,上限650毫克

* 根據研究指出,每次維他命C的攝取量達到約200~250mg時,身體的吸收率會達到飽和狀態,若再攝取更多,即使多至1000mg的維他命C,身體也沒辦法完整吸收。

  • 建議食用族群 : 

    • 工作壓力大

    • 容易感冒者

    • 愛美族

    • 外食族,飲食不均衡者

    • 容易牙齦出血,或容易瘀青者

  • 注意事項 : 

    • 維生素C跟鈣、鐵、鎂、維生素B6是好朋友,一起吃效果加分!

    • 注意最高攝取量不宜超過每日2000毫克,過量的維他命C會促使尿液中草酸的排泄量增加,增加結石的機會。

    • 不要與藥物一起食用,避免交互作用。

    • 如長期食用高攝取量維生素C,可能影響體內維生素C的調節作用,當突然攝取量減低,身體可能會產生戒斷反應,出現早期維生素C缺乏症狀。建議循序遞減用量,減少戒斷反應情形。

 

30.鋅

  • 何時吃 : 隨時吃

  • 每天建議攝取量:根據衛福部建議男性與女性的每日攝取量不同

    • 成年男性:15毫克

    • 成年女性:12毫克

    • 上限攝取量 : 35毫克

       

* 鋅對女性也很重要,並不是只有男性需要補充。

  • 建議食用族群 : 

    • 備孕中的男女

    • 孕婦或哺乳期婦女

    • 體質虛弱,容易生病者

    • 提升日常精神的男性

    • 素食者

  • 注意事項 : 不要與含有高劑量鈣、磷、鐵、銅、鎂的保健食品,因為這幾個營養素的代謝過程中,會和鋅互相競爭、產生拮抗,影響各自的吸收率。


 

31.馬卡

  • 何時吃 : 沒有特定限制,但建議在白天食用

  • 每天建議攝取量:馬卡1500~3000 毫克

  • 建議食用族群 : 

    • 體力工作者

    • 工作壓力大的上班族

  • 不適合吃的族群 :

    • 孕婦及哺乳媽媽

    • 食用抗凝血劑的患者

    • 患有甲狀腺疾病患者

    • 重大疾病、慢性病者

    • 未滿18歲


 

32.蔓越莓

  • 何時吃 : 隨時吃

  • 每天建議攝取量:

    • 每天至少要攝取36mg的前花青素(PACs)

  • 注意事項:

    • 食用蔓越莓類保健食品,可留意產品資訊是否有顯示前花青素含量,以利食用量符合身體需求,達到調節生理機能作用。

    • 需留意蔓越莓粉包或飲品中,是否有添加過多的糖分來調和酸澀口感,避免額外攝取過多熱量。

    • 不要與有抗凝血劑藥物一起吃,如阿斯匹林(Aspirin)、華法林(warfarin)

    • 腸胃道敏感人,建議飯後30分鐘吃。

  • 建議食用族群 : 

    • 久坐上班族

    • 愛穿緊身褲的男女性

    • 懷孕女性

 

作者介紹

本文作者:專欄編輯 吳姵璇

專家審稿:營養師 林品蕎 

  • 現職:SNQ健康優購網

  • 專長:保健食品通路開發管理、保健食品配方開發、膳食管理

  • 經歷:生技公司營養師、醫院營養師